【Q民时报】社评:走进社区G币获取与转帐系统调整的背后
前言:
众所周知,近日手机腾讯网社区管理团队发表了公告通知,在近期将对社区G币的获取与转帐系统作出调整。
自公告发表以来,社区Q友众说纷纭,笔者在此走进其背后,作出深入探究。
首先,从公告内容和表象来看,其直接原因是针对社区G币私下交易受骗问题。社区中有非法用户私下非法倒卖G币,或发布虚假的G币交易信息,使得一些善良的用户上当受骗。为此终止了个人与个人、家族与家族之间的G币转帐,并限制了家族帐户向个人帐户转帐的时间和数量。
此举有效地打击了社区G币的私下非法交易,保障了众多Q友的私人财产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给家族区增加了些许活跃,但同时也给广大Q友带来了一些不便之处。
然而这些只是通过Q友的反馈情况而呈现出的最直观的表面现象,如果走进这次系统G币调整的背后,从长远利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实还有一些大多数Q友没有关注或发现的潜在因素。
首先是货币流通:在社区唯一流通的货币(即虚拟的G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社区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而这种运动很大程度上依靠商品流通:将社区的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成由商品到货币和货币到商品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
然而纵观社区各类产品及服务所需支付的货币却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究竟是物价上涨还是货币贬值则是问题的核心。
虽然只是网络虚拟的商品与货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其实本是一体的,都是由运营商提供/回收的无形产物,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着交换的关系,一般地我们称其为商品买卖。
在这种商品买卖的交易过程当中,商品是由系统自动控制没有可视其生产过程的,因此也可以说其是无限量的商品。而用来购买这些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来源则是有限的,当Q友用有限的货币去购买无限量的商品之后,却不能将所购买的商品进行二次交易以获得更多的财富。这时,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便产生一层矛盾,从消费者的角度(即Q友)来讲,只实现了从货币到商品的变化,却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变化。
由此看来,社区的商品从始至终只完成了半流通的过程。为了缓解这个矛盾,管理团队对社区G币的获取途径进行数量上的调整,增加了个人收入,同时也终止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G币转帐。
这种调节与控制,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宏观调控,是保证社区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协调运行的必要手段。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成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而这种提法把“宏观”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是短期的。只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正面或负面受影响最大的当属消费群体,即广大Q友们。
其实无论这些正/负面的影响,或是物价上涨,抑或是货币贬值等问题上,在这类网络虚拟商品和货币面前,如果把社区的虚拟货币与现实的纸币相提并论,然而在社区却找不出可以与现实中金银货币进行比拟的虚拟财产,那么社区G币也就没有一个可以衡量其自身价值体系变化的标准值。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宏观调控来调节与控制货币的流通,来实现这个相对平衡性的稳定。
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发行和流通两个环节共同决的。通常发行是由国家控制,流通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银行在开展住房按揭货款等业务时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流通货币,这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转的一个基本原理。在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当中,国家只要发行/回收少量的基础货币,就可以通过银行的信用扩张来增加/缩减大量的社会流通货币。
由此看来,社区机构中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对社区G币获取与转帐系统的调整只是一种宏观调控手段,而要避免
本帖已被管理员锁帖,仅供玩家查阅。
3G家园网-广场-导航-登录
小G报时(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