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是荀子说的,出自《荀子.哀公》,讲的是荀子和鲁哀公的对话,原句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君王就像船一样,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载起船使船航行,也能淹没船使其覆灭。
后来唐太宗和名臣魏征也说过这个典故,一次太宗和魏征探讨君民关系,太宗问魏征隋朝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魏征回答说是失去民心,太宗又问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是什么,魏征引用荀子的这句话向太宗阐述了君舟民水的关系。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贞观政要》之中。
这个成语是用水和船的关系来比喻古代君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水有浮力,能够支撑大船航行,水中又有风浪,一个浪头就会打翻大船。古代君王善待百姓,百姓自然拥戴君王,如果君王实施暴政、激化民心,也会导致帝国覆灭。
今日份学习复制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