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农村养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在不断的提高,由解放前的平均寿命三十五岁到现在的七十岁左右,可以说短短几十年提高了几十岁,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人类来说无疑是大好事。八九十岁身体健康者比比皆是,百岁老人并不鲜见。
人类健康素质的提高,老人的比例在增大,渐渐形成了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农村养老出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
刘光成最近很生气,他今年六十二岁,老婆与他同岁。身体不好,去年中医院,去了两趟,好不容易治得差不多了。最近大舅哥为了伺候岳父,定了一个规矩,对老人轮流伺候,是老人住在自己的家。儿女捎着东西到老人住处做饭伺候。吃完饭后必须陪老人喝茶聊天,每三天一轮儿。必须是亲儿女,别人不放心。
尴尬的农村养老
刘光成怕自己的媳妇着急上火累出病来,自己好不容易治好,再有个好和歹,不仅要花钱,生命恐怕有危险。因为他二姨姐就是个例子,才刚刚伺候岳父一轮儿就生病住院并且再也没回来。他媳妇虽说是老三,但已经是六十开外,身体素质比较差。本想自己替老婆照顾岳父,大舅哥不同意。老刘生气郁闷,六十多了又背起包打工去了。
同族的三侄媳妇在我家聊起,她婆婆娘和娘家娘都是八十八岁,现在都轮流伺候。她在娘家排老三,婆家排老大,六十六岁,嫁的近,二里地,算是方便。她娘家姐已经七十多岁,嫁八十多里婆家。每当轮到自己时,自己也亲自坐车来伺候母亲。她们兄弟姊妹都不算少。除去有一个不相往来外其余都在轮流之列。这三侄媳妇主要任务是交替伺候两位母亲。
在农村这种养老方式大行其道。原本是一个好事,打破了过去养儿防老的模式,儿女平均分摊,这是一大进步。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得水。儿子继承父母的产业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女儿从嫁出去的那天起,已经不再是娘家的人,死后也不能埋葬在娘家的祖坟。几千来一直未变。如今的变化是中华传统文明和新社会文化的结晶。父母同样养育了孩子,父母年老后的生活起居必须由子女共同来照顾。
尴尬的农村养老
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上一代父母成婚早,生育也早,有的不满二十岁就已经有孩子了,当他们九十岁左右时,有的子女已经甚至超过七十,他们的子女也到了需要别人伺候的时候,为了伺候父母他们心累,身体也累。像刘光成那样着急上火。父母还健康,子女就被父母累死了。黄桑不落,青桑落,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这已经不是黄桑青桑,白发黑发之分,都已经是黄桑白发了,只是相比之下年轻了点儿。看起来这是一种孝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尴尬的农村养老
与其为亲自伺候老人把年过半百的子女累死,已经不是本质上孝顺。是一种愚孝。能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凑钱雇佣保姆代为伺候。或者社会养老的方式解决农村老人的困境,


倾城之恋 深情℡
2020-10-24 17:25:53
2楼.抱老公

倾城之恋 毒メ药 2020-10-24 22:11:38 回复